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天宁寺热电厂大烟囱将成为地标“是拆是留”观点不一

2016-03-07 08:15:32 千龙网   作者: 崔毅飞  

天宁寺大烟囱 是拆是留?

有学者认为影响历史景观应拆 建议保留者表示拆除时有破坏文物风险

沿西二环向南过复兴门桥,一座巍峨的大烟囱闯入人们的视线,在它的身旁不远处就是天宁寺古塔,这样“双塔共存”的现象已存在40年之久。

近日,媒体报道称,废弃的二热大烟囱将改造成天宁寺地区的地标性建筑,这立刻引发了学界的关注。是继续维持“双塔共存”的局面?还是拆除破坏古塔风貌的大烟囱?

中国商业史学会常务理事袁家方、北京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朱祖希告诉记者,为了还原历史景观,建议拆除已经没有实用价值的二热大烟囱。但也有学者认为,拆除大烟囱的工程难度较大,有可能威胁古塔安全,应该予以保留。

探访

共存40年的天宁寺“双塔”

约九百年和四十年,57.8米和180米…… 天宁寺“双塔”已有40年的共存史。无论远远眺望还是走近仰视,都很难将双塔割裂开来。它们距离太近,还不到150米。

天宁寺塔建于辽代,1957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升级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至今历史约900年,是北京现存最精美的古塔之一。

现如今,塔院被民房、街道团团包围,感觉密不透风,最让人感到压迫的是古塔西北侧的大烟囱,好似一个现代巨人,俯瞰古老的塔院。

大烟囱所在的北京第二热电厂,是中国华北电力联合公司北京热电厂分厂,1972年成立该厂筹建处,1976年破土动工,高达180米的大烟囱出现在天宁寺塔近旁,2009年,“二热”燃油机组正式关停。

2016年1月底媒体报道称,西城区天宁寺北京市第二热电厂老厂区改造正式启动,新园区拟命名为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园区内的大烟囱将改造成天宁寺地区的地标性建筑。相关部门开始向社会公开征集园区Logo和大烟囱的改造思路。

其中,征集大烟囱的改造思路,要求保留它的原貌和历史痕迹,在不破坏烟囱本身结构的前提下,将其打造成为西二环天宁寺地区的地标性建筑。

观点

主张拆除 烟囱无用 应该还古塔历史尊严

大烟囱变地标,引起了学界关注。近日,中国商业史学会常务理事袁家方、北京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朱祖希,给《法制晚报》记者发来联名信,呼吁还“天宁寺塔”应有的历史文化尊严,切实保护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议拆除已经没有实用价值的二热大烟囱。

袁家方向记者介绍说,北京城区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天宁寺塔,是北京近千年来历史变迁的实物见证,是研究辽南京城、金中都城城址和地理位置的重要依据。后来天宁寺被工厂占用,又陆续被“二热”和居民区包围起来。高180米的烟囱距离高57.8米的天宁寺塔只有144.6米。

20世纪90年代初,西二环的扩建改造工程中,曾提出“把天宁寺塔亮出来”,对古塔周边进行局部拆迁整顿。但由于二热的烟囱与天宁寺塔距离过近,在景观环境、视觉上的影响难以消除。

2009年,“二热”燃油机组正式关停,有关部门提出拆除原“二热”大烟囱。不想,2015年末,“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提出要在保留它的原貌和历史痕迹,不破坏烟囱本身结构的前提下,将其打造成为西二环天宁寺地区的地标性建筑。

袁家方指出,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对工业遗产的定义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2015年关停的石景山热电厂,从1922年开始向京城送电,有着93年的历史,是北京最老的燃煤热电厂。50余年后,才有为北京局部区域供热的二热出现。只这一比较,二热的历史价值不言自明。

2015年关停的第一热电厂,建于1955年,为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新中国在首都建设的第一家高温高压热电联产企业,其科技价值二热无法与之相比。在袁家方看来,二热在北京城市及人们生活中,影响微乎其微。二热与北京其他多座热电厂比较,也没有独特可言。

综上所述,二热,包括其大烟囱,不属于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不说其最初规划时的争论,仅从经历40年的实践检验,人们已经看到,二热是个放错了地方的电厂。

主张暂保 烟囱或成景观点 拆除工程可能威胁古塔安全

崔金泽,比利时鲁汶大学雷蒙˙勒迈尔国际保护中心博士研究生。对于天宁寺大烟囱的拆与留,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二热通体高达180米的烟囱,紧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塔,位于其三类建控地带内。根据北京市的规定,该地段的建筑控制高度为9米,烟囱远超过这个标准,而对于57.8米高的天宁寺塔来说,无疑也属于庞然大物。拆除烟囱的工程,是否会对古塔的安全构成威胁?

如此大体量的混凝土烟囱,若拆除应采用定向爆破。在千年古塔旁和密集的居民区中组织爆破,想必难度赶超精细的外科手术。

崔金泽说,如果没有稳妥的方案出台,拆除烟囱的工程本身有可能会对古塔造成的安全隐患,远甚于一切因保留它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崔金泽认为,二热已经停产多年,厂区也将改造为创意园区,烟囱不再产生污染物,其本身又未与文物本体直接接触,它的存在应该对古塔的安全不构成直接威胁,应主要从环境景观的角度进行分析。

随着时间的演进,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标准也是不断变化的。烟囱与古塔伴生已有40年,这种景象无疑是持久、怪诞且引人注目的,尤其是对于西二环路上由北向南驶过天宁寺桥的司机来说,每天在堵车的时光反复注视“双塔”,印象不可谓不深刻。这一景观还以插图的形式出现在王军的著作《城记》中,旁证北京在建国后的工业化转型。这种情况下,“双塔”的景观有可能产生了新的意义与价值。

是拆是留 不存在对错之分

关于大烟囱的未来,新华社记者王飞一直在搜集相关的意见,并采访了近10位专家。

王飞告诉记者,一些老专家主张拆除大烟囱,年轻专家则认为不是非拆不可。此外,大烟囱让周围老百姓感到压抑,却又是一些民众的童年记忆,对于这个庞然大物,民众的情感记忆可谓复杂。

据王飞介绍,受制于周边环境,180米高的大烟囱,难以实施定向爆破,须一点点拆除。若是保留,则面临如何利用的问题,有人提出利用这个高点,进行公益广告宣传等方案。

王飞坦言,就他个人而言,更倾向拆除烟囱恢复古塔的文物环境和地标位置。但留下它也有意义,即那个不尊重文物时代的实物例证,这段历史同样值得我们铭记。古塔与烟囱,二者对立也好、共生也罢,都是一段历史记忆。

至于烟囱的拆与留,没有对错之分,所以在讨论中要避免相互“扣帽子”。而学者专家、普通民众,大家在此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本身就有促于文保理念的进步。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天宁寺热电厂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