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敲响水危机警钟——写在第21届世界水日来临之际

2013-03-22 08:24:13 新华网

今年3月22日是第21届“世界水日”,第26届“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同日也将拉开帷幕。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是“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当前,公众对于确保饮水安全,遏制水污染,破解用水短缺等问题非常关注。对此,记者近日采访了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陈明忠。

每年未有效利用灌溉用水=数条黄河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10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缺水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据统计,我国每年缺水500多亿立方米,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喊渴”。

据了解,北方地区缺水原因可概括为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南方地区缺水主要是季节性干旱,污染加剧;西南地区缺水因为水低田高、用水困难。同时,人为因素不可小视,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比较粗放,单方水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全国每年农业灌溉取用水量中,未有效利用的水量相当于几条黄河。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城市生活用水需求呈刚性增长趋势,水质恶化尚未根本控制,按现有用水水平粗略推算,到2030年我国将逼近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最大值。

严格管水,刻不容缓。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并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201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进行全面部署。

陈明忠表示,今后将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监控系统,将“三条红线”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对执行不力的地方追究责任。同时,将对大中型灌区、高用水工业企业、生活服务业用水单位等进行重点监控,开展入河排污口审批等专项检查,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将节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全过程。

饮用水源地受污染威胁

当前,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对人类生存安全构成威胁。据水利部统计,2011年全国废污水的排放总量达到807亿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46.4%,丧失利用价值的劣Ⅴ类水质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17%。值得注意的是,城乡饮用水水源地受到污染威胁,全国目前仍有超过1亿的农村人口喝不上干净水。

201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确立了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拉起水功能区水资源保护的“高压线”。

陈明忠指出,要真正使“高压线”带电,必须在严格监管、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等方面加大力度。必须重新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在继续做好农业截污的同时,重点加强工业污染源控制,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

水源地保护直接关系群众饮水安全。各地要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对已设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加快实施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备用水源。

“地下空城”敲响警钟

近年来,随着我国用水需求不断增加,地下水开采量大幅增加。2011年,全国地下水开采量达1109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供水量的18.4%。全国66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华北地区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一半以上。

大规模开采地下水,使得很多地方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并引发地面沉降、海水入侵、荒漠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地下水污染日益引人关注。

陈明忠表示,要保证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必须实行总量和水位双控制。尽快划定并公布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范围。加快建立全国性多功能多层次的监测系统,抓紧编制并实施全国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及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地面沉降区、海水入侵区地下水压采方案,并完善管理监督考核等各项制度。

他指出,雨洪补给、地下水回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今后地下水涵养和修复超采区的主要措施。在超采较为严重的地区,要关闭城区自备井,开展地下水回灌,寻找地表水替代水源;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增加植被覆盖率和地下水补给。要加强对地面污染源的监管和地表水水质保护,防止地下水污染。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水危机 世界水日

Baidu
map